《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客观需要,是完善城市管理体系的有效依托,必须用足用好这个有力抓手,更好为群众提供有效的城市管理和服务。一、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的任务必将越来越重,城市管理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完全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对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保障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客观需要
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和高效管理意义重大。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与监控服务,可以加快市政公用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无论是发展地上的智能建筑还是地下的智慧管网,都可依托网格化实现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借助信息化技术,探索快速处置、非现场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效能。利用人口、建筑、企业等方面数据,研究城市问题与地理环境、气象环境、人文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探索城市问题与政府管理、公共设施、社会管理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
(三)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完善城市管理体系的有效依托
在城市网格化管理十余年的运行实践中,国家、市、区县、街道等不同层面对城市管理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对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有利于形成较为高效的管理体制。网格化城市管理充分发挥条块的力量,网格化城市管理市级平台可以整合多个委办局和公共服务企业,形成整体合力;也可以构成市—区—街道分中心的管理层次,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机构和专业管理队伍。二是有利于形成较为有效的运行机制。网格化城市管理可以创设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问题发现、协调处置、监督考核、数据分析与沟通交流等机制。三是有利于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流程。在各类城市管理案件责任梳理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管理流程,确定各类案件在不同级别管理区域的结案时限要求,确保各类案件的有序流转,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二、城市网格化管理精细、高效事实证明,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高效便利,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一)高效处置大量城市管理问题
十年来,从各城市网格化平台立案、结案情况显示,及时核实率、及时核查率、上报准确率等运行指标不断改善,城市管理网格化系统运行效率逐步提升,各监督(指挥)中心通过调整工作重心,加大问题发现、核实、核查力度,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因地、因事制定对策措施,全面提高案件结案率,各类积压案件明显减少,综合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以北京市为例,2015年,城六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立案327.6万件,结案率达到91.37%,高效处置了大量城市管理问题。
(二)大力服务环境建设
充分利用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的优势,落实环境建设的各项保障任务。按照网格化平台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拓展问题来源渠道、提高资源共享程度,畅通与群众互动通道,建立基层解决问题“微循环”机制,为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奠定基础。各城市积极配合开展公厕、果皮箱、地下通道、人行过街天桥、立交桥下空间环境、重点工地等多项专项普查督导,圆满完成了环境建设各项重点任务。
(三)有力提升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网格化服务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细化。通过建立完善各种数据库、电子图并综合运用,详细分析各类问题和情况,将涉及的全部管理和服务主体、客体逐一落实到网格中,进行实时管理;制定服务管理工作标准,推进信息采集、问题受理、处置流程、考核评价的标准化;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提升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四)全面推动部门协调联动
资源整合、部门联动是网格化管理的又一显著特征。突出“块”的统筹作用,明确各个层级在城市管理中的权力和责任,为实现“小问题不出社区,大问题不出街道”的目标提供保障。强调“条”的专业功能,做到责任清晰、有人管事、有人做事,提高解决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形成“一个管理网络、一套运行机制、一个指标系统、一个服务平台、一支综合力量”的城市管理网格化格局。
(五)深入推进基础信息共建共享
网格化管理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有效解决了“情况不明”和“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将门前“三包”、物业小区等涉及市容环境、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地下空间等管理领域的责任主体纳入到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房产、人口、单位等数据库,并且在各部门之间实行信息共享。
(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实行网格化管理,为社会力量参与服务管理搭建了平台。根据地域功能,划分出居民网格、商务网格、单位网格,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城市管理。通过社区自治协管试点,使社区管理问题呈逐年下降趋势。许多城市的老旧社区,以网络为平台,自发成立社区协调管委会,一些存在多年、居民反映强烈的社区顽疾得以根除。
(七)稳固奠定社会和谐基础
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助于奠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通过网格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化解矛盾纷争,排除各类隐患,为民服务做实事,有效实现信访总量和集体访量“双下降”。
三、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措施(一)建立健全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
按照网格化管理有关标准和要求,根据法定基础、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负载均衡、无缝拼接及相对稳定等原则,建立健全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通过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管理四级网络,明确网格管理对象、方便城市运行保障,从而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二)明确管理标准及责任精细管理
网格化管理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城市的手段,其工作标准是按照不替代管理部门、不替代执法部门、不替代作业部门的原则,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同指挥,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此,一是要落实街道的属地责任,让城市管理的力量、资源下沉,让街道有职有权,同时执法、监督与管理工作持续跟进,更加重视城市管理基层力量,积极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确保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大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能力;大力提高监督人员的发现问题、信息采集能力;大力提高接线人员的规范接线、及时科学立案派案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精练、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队伍。三是要创新优化网格运行标准,重点创新和完善问题发现标准、协调处置标准、数据分析和沟通交流标准、监督考核标准,确保城市管理网格高效精细运行。四是要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工程,不仅要将城市管理网格、社会服务网格、社会治安网格进行硬件整合,更要从体制机制、工作模式、工作流程、考核方式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融合,从而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依托技术平台全面加强信息采集及问题处置
在现有城市管理网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完善技术系统体系。采用定期普查与实时更新两种方式将各级规划、建设、治安、民政、园林、市政、环卫、交通、公路、水务等城市管理行业单位及属地职能部门的相关数据整合到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全面加强对人口、房屋、证件、车辆、场所、社会组织等公共基础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录入,及时发现和推进处置问题,有效实现政府对社会单元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通过建立信息传输、维护、更新、保密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信息的采集、更新、使用和共享分级分类、科学有效管理。2017年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另外,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APP等自媒体手段发动市民全员参与,确保城市管理问题处理的信息化、社会化、公开化。